新闻资讯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给大家科普一下】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静观古代瑜伽和造像里的神祇礼拜

发布时间:2024-01-11 14:16:36  点击量:
更多

  怛特罗自诞生之日起直至今天,从未停止过对人类宗教、文化以及政治规范的挑战。从公元6世纪左右萌芽于印度,坦特罗思想始终与一系列革命思想浪潮——从早期印度教和佛教的演变,到印度独立战争,再到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反文化运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怛特罗:革命的启蒙”特展原定于4月23日在大英博物馆开幕,目前由于疫情或会推迟,那么怛特罗究竟是什么?

  怛特罗,梵文为Tantra,来自词根tan,意为“编织”或“构成”,引申为一类教化典籍,通常以男女神祇对谈的形式书写。此次将举办的特展将展出部分现存的最早版本的怛特罗文献,将展示包括瑜伽和造像在内的丰富多样的神祇礼拜仪式。通过上师(guru)的指引,修行坦特罗不但能完成向灵性的转化,同时也能获得长生、飞行术等世俗意义上的神通。

  很多怛特罗经典中所记载的仪式,比如仪式以及在仪式上使用麻醉品、人体遗骸等禁忌物品的做法,都触及了社会和宗教底线。然而,怛特罗挑战的正是这种“二分法”,它教导信徒世界万物皆神圣,即使传统观点中所认为的粗俗与不洁也不例外。

  公元6世纪,随着印度大陆北部的笈多王朝和西南部的伐迦陀迦王朝相继覆灭,很多新兴政权纷纷建立。也正是在同一时期,怛特罗逐渐发展起来。尽管此时政治局势岌岌可危,但却并没有影响艺术的蓬勃发展。怛特罗所承诺的神力吸引了很多的当权者,寺庙也常常引入怛特罗神祇作为保护神。

  怛特罗密教神祇陪胪(Bhairava)便是其中之一。陪胪最著名的事迹是斩杀了主流印度教中的创世之神梵天,并以他的头盖骨制作成颅骨碗,从而彰显了怛特罗修行的无上力量。

  下面这尊铜像表现的是诗人凯莱卡尔·阿玛耶尔(Karaikkal Ammaiyar),她舍弃了作为温顺妻子的身份,追随陪胪,成为陪胪最早的信徒之一。怛特罗灌顶仪式对信徒的社会背景并没有限制,其对印度种姓制度的挑战极大的吸引了女性和其他被边缘化的人群。

  根据怛特罗的世界观,世间一切物质的存在皆被夏克提(Shakti)——一种无限的神圣女性力量——所推动。这一世界观极大地推动了中世纪的印度对女性神祇的崇拜。怛特罗女性神祇融合了暴力和情欲的力量,挑战了传统观念中温顺、被动的女性形象,从而表达了怛特罗思想中毁灭与孕育之间独特的关系。

  怛特罗女神瑜伽母既诱人又危险,她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幻化成女人、飞鸟、老虎或者狐狼。怛特罗修行者寻求获得瑜伽母的神通,比如飞行、长生以及控制他人等能力 。上面这尊瑜伽母獠牙微露,佩戴肢解的手掌与眼镜蛇造型的耳环,原本应与其他瑜伽母雕像一起供奉于神庙当中。

  人们相信瑜伽母既可庇佑国家免受瘟疫和敌军的侵袭,又可以帮助军队开疆扩土。大部分瑜伽母神庙为圆形,并且十分特别的是这些建筑都没有屋顶(见下图)。

  特里普拉邦的一座10世纪神庙的内墙装饰有64个形态的瑜伽母,奥里萨邦,印度东部

  人们相信修炼怛特罗可获得长生和坚不可摧的能力,所以在16至19世纪之间吸引了包括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在内的诸多当权者。哈他瑜伽(Hatha yoga)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怛特罗修炼方式。

  在修习哈他瑜伽时,修炼者会通过复杂的体式和肌肉收缩以达到引导呼吸的目的。其技巧之一是将力量的来源女神昆达里尼(kundalini)想象为一条盘踞在人类脊椎骨尾端的灵蛇。在女神的周围环绕着脉轮(chakras),即分布在人体各部位的能量中枢,每一个能量中枢对应一名神祇。它们一起形成了“瑜伽状态”。修炼者的终极目标便是使昆达里尼觉醒。通过控制呼吸,昆达里尼像水流一样上涌,将能量注入脉轮。下面这幅收藏于大英图书馆的绘画描绘的正是这个过程。这个修炼过程更多的是以身体为媒介完成在世间的转化,而非超凡出世。

  哈他瑜伽手稿中描绘的“瑜伽状态”,印度,19世纪早期,版权所有©️大英图书馆

  佛教中的密宗,又称金刚乘,兴盛于印度东部。密宗寺院研习并教授怛特罗,吸引了亚洲各地的朝圣者,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密宗的传播。在西藏,众多大型佛教寺院建立起来并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

  在密宗从印度向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大成就者(Mahasiddhas)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成就者的生平故事充满了各种神奇际遇,在西藏特别受到尊崇。大部分大成就者会参与性仪式,其修行也多使用和坟场有关的不洁物质,并以限制爱、憎、惧等情感为修行目的。大成就者多以半裸、蓬头乱发的瑜伽士形象示人。有的会手捧骷髅杯,身上佩戴人骨所制成的饰品以模仿怛特罗神祇。下图展现了六名大成就者,据中的是萨惹哈(Saraha),他手持的利箭能穿透能所二执的妄念,同时也暗指萨热哈的上师是一名女性铸箭师。

  “神性合一” 是此次展览探讨的主题之一。佛教认为,智慧和慈悲双修方能通往“觉悟”。在密宗典籍中,这一观点常以两性——象征智慧的女性与象征慈悲的男性——的结合来表达。下图这件鎏金铜像描绘的正是红阎摩敌与其明妃昆院利金刚相拥的姿态。在西藏,这种佛像被称为欢喜佛(yab-yum)。修炼者通过冥想神祇的结合以达到将智慧和慈悲内在化的目的。

  对怛特罗女神时母(Kali)的崇拜广泛流行于孟加拉。在孟加拉诗人兰普德·塞恩(Ramprasad Sen)的笔下,时母是冷酷而又慈悲的母亲。东印度公司在当地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孟加拉的危机, 而塞恩的诗句受到群众回响。对时母作为力量象征的崇拜通过诗歌和节日广泛流行了起来。

  英国殖民者认为时母是其殖民进程的威胁;这一情绪被孟加拉革命者充分加以利用——他们将时母重新塑造成抗争的象征以及人格化印度的化身。从1878年建立的加尔各答艺术工作室所出品的版画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转变。下面这幅版画从1878年一直发行至1905年之后。这一时期英国殖民者为了削弱日益高涨的独立运动将孟加拉分割成东西两部分。这幅版画因为其画面上被斩下的头颅看起来很像是英国人,从而受到了严格的审查。

  流行版画《女神时母》,加尔各答艺术工作室,石版印刷,加尔各答,孟加拉邦,印度,约1885至1895年

  不论是在1947年印度独立前后,还是在印度、巴基斯坦分治独立之后,南亚的艺术家们一直在前殖民地艺术的基础上,创作表现现代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其中很多人受到怛特罗中关于社会融入和精神自由的启发。在20世纪70年代,新怛特罗运动的艺术家们使用怛特罗符号与全球现代主义的视觉语言——尤其是抽象表现主义——进行对话。

  比恩·德(1926–2011),《无题》,布面亚克力,1974年,版权所有©️ Biren De

  这幅孟加拉艺术家比恩·德(Biren De)的作品明显受到了曼荼罗中安置诸神的同心圆结构的影响,其中心点也可以理解为宇宙的诞生。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英美,怛特罗被解读为可以启发反资本主义、推崇社会生态主义以及自由爱情理想的一项社会运动,对激进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怛特罗被重新定义成“欢喜派”,以此来反抗对的保守态度。下面这幅伦敦设计师的作品正是以怛特罗欢喜佛为灵感而创作的。

  另外一张是为1967年旧金山“人类大聚会”(Human Be-In )活动所设计的海报。这一活动拉开了 “爱之夏”(Summer of Love)运动的序幕。人们相信瑜伽和冥想可以启迪心灵、挑战现状。这幅海报使用了一张拍摄于尼泊尔的瑜伽士肖像照——瑜伽士在这一时期西方的想象中是反文化的榜样。

  在现代艺术世界中,女性艺术家将怛特罗女性神祇与真实女性互相融合,塑造女性主义的形象。这幅高近3米的《拿着牛排刀的家庭主妇》是英籍孟加拉裔艺术家萨塔巴·毕斯瓦斯(Sutapa Biswas)的作品,它挑战了温顺妻子的刻板印象。根据艺术家的阐述,画面中“主妇”时母所佩戴的一串人头皆是专制父权的代表人物。

  希望通过此次特展,大家可以对怛特罗有更近一步的理解,探究其思想中的多样性与活力以及其丰富的艺术传统。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这次展览可以启发大家重新思考自己对于神性本质的理解。

  蜜蜂闻香而动,每天穿梭忙碌。艺术家也是东奔西走,不辞辛劳,无论是差旅,还是出席活动,或者探亲访友,他们都怀揣小本,走到哪里画到哪里。

  近年来,艺术作为一种柔性活化的力量,正在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介入乡村,与乡土和居民共生,改变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发生。

  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但我们的情感却总是充满了色彩,艺术家常赋予不同的色彩以特定的思想、情感内涵。对某种色彩的偏爱,往往反映了不同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状态。

  原标题:来自秋日的艺术灵感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什么可唱【给大家科普一下】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一刻,我已等待得久了

  北京头条客户端2月18日消息,中国铁路文工团著名评书艺术家田占义先生因急性心肌梗死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18日10:50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76岁。

地址:爱游戏官方网站瑜伽培训学院  电话:020-659869536 手机:13659869536
Copyright © 2012-2024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京ICP备07033880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